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返回上一页

商业航天发展进入快车道 规模化全球化成半岛bob综合登入趋势

发布时间:2024-02-27 22:03:50点击:

  半岛综合体育从嫦娥奔月到战国屈原的《天问》,再到盛唐李白的《飞天》,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源远流长。而伴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全面建成,我国的航天产业也从“国家队”引领发展到全面开花。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正在迅速成长。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提出2024年,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半岛bob综合登入,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半岛bob综合登入、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时,同样将商业航天产业作为新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半岛bob综合登入。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时空道宇CEO兼首席系统工程专家王洋,他详细解读了未来几年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在他看来,商业化是航天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国家政策在大力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商业航天市场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并尝试通过创新和竞争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商业航天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和壮大与政策引导息息相关。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降低了商业航天政策门槛。

  上述文件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自此,国内商业航天产业链开始逐步完善。

  商业航天产业链庞大,且涉及的配套环节众多。以商业卫星产业来讲,上游主要为卫星制造等领域,中游包括卫星测运控系统以及相关地面设备制造等领域,下游则包括通信、导航、遥感应用及服务等领域。

  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范畴,以加强商业卫星产业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随后的2021年,国务院、国家航天局等又发布了多个文件,旨在推进商业卫星终端的规模化应用。

  王洋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有效鼓励了民营企业参与到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这让商业航天市场迅速呈现蓬勃之势。

  艾媒咨询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自2015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2024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24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23382亿元。

  从卫星侧时空道宇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卫星通信车规级量产应用,到火箭侧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成功首飞……2023年,国内商业航天产业更是迎来爆发式发展。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运载能力大幅提升,民营航天产业不断迭代,液体发动机技术、商业火箭运力、商用发射场建设等均取得重要进展。

  步入2024年,商业航天产业的热度继续升温。今年2月3日半岛bob综合登入,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二个轨道面,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11星方式成功发射。据介绍,吉利未来出行星座是全球首个商用通信导航遥感一体星座,由时空道宇建设并运营。

  王洋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2025年,时空道宇将完成星座一期72颗卫星的组网部署,实现全球实时数据通信服务;二期将扩展至168颗卫星,实现全球厘米级高精定位服务,为人类未来出行,如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消费类电子领域提供高可靠、低成本的应用服务。

  今年年初,埃隆·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了首批6颗能够提供移动电话服务的卫星,旨在为偏远地区消费者提供连接服务。

  马斯克表示,2024年,SpaceX计划将发射次数提升至144次,继续保持每年发射量增加50%的势头。

  相关预测显示,预计2024年SpaceX提供的卫星服务将产生约100亿美元的总销售额,从而超越其火箭发射业务,占公司总销售额的2/3。

  除SpaceX之外,OneWeb等海外公司,也在通过发射海量通信卫星,迅速抢占市场。王洋表示,商业航天的发展主要存在三重挑战。

  第一重挑战聚焦在频轨资源的争夺方面。据介绍,轨道和无线电频谱都是有限资源,国际社会上“先到先得”的原则,使得发达国家在轨道和频谱资源上占据优势。

  “以SpaceX、OneWeb等公司为例,这些公司近年来均在通过发射海量通信卫星的方式,抢占大量低轨轨道资源和优质的Ku、Ka、V频谱资源,对后发者在国际电联申报大规模星座形成了巨大挑战。”王洋表示,除此以外,卫星制造成本过高和应用场景待探索,也是产业中现存的一大挑战。

  如何快速抢占有限的空间资源,时空道宇找到了可行的途径。首先,针对高昂的卫星研制成本,时空道宇通过自有卫星超级工厂实现卫星量产,作为全球首个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的卫星量产工厂,可实现日产1颗卫星,年产卫星500颗,卫星生产成本下降45%左右,为全球星座快速组网建设助力;其次,通过自主技术创新以及与高可靠的运载方合作实现卫星轨道面级部署,以一发一轨方式,实现星座快速建设部署。这样,通过卫星量产实现卫星制造降本增效,并且实现频轨资源“先到先得”。

  而第三重挑战,也是最重要的,即商业模式的落地。据悉,我国卫星应用发展仍在探索之中,卫星导航技术研发与应用直接相关核心产值的比例远低于国际上的93%。

  围绕着应用场景不足的痛点,越来越多的商业航天企业均在加速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结合。例如,时空道宇就瞄准了汽车出行、消费电子等未来出行市场,通过实现首次航天级产品车规级量产,将卫星通信创新性地导入量产新能源汽车,实现车载卫星通信服务全球首次规模化量产应用。

  王洋认为,特别是在自动驾驶领域,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技术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至关重要。通过卫星技术支持,车辆对周围环境可实现感知和决策,达到更安全、更智能的自动驾驶状态。除了汽车,消费类电子也是卫星应用的广阔市场,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在设计之初,就规划了手机直连卫星通信功能,可提供卫星短信及数据传输服务。而在2023年底的链博会上,时空道宇也对外展示了其22纳米支持手机直连卫星的通信芯片。

  今年年初,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行动方案指出,到2028年,北京商业航天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能级明显提升。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引进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数量超过20家。

  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半岛bob综合登入、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正式对外公布《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支持南沙加速发展,提出要加快推进商业航天等全产业链发展,在商业模式、资金合作等方面形成符合技术攻关特征的新范式,创新应用场景,促进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市场化应用。

  此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指出,到2025年,上海以商业航天跨越式发展为牵引,围绕卫星制造、运载发射、地面系统设备、空间信息应用和服务等环节,加星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发展,推动空天地信息网络一体化融合。

  相关预测显示,在各地政府和企业积极布局之下,预计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8万亿元。

  王洋认为,规模化是商业航天产业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国内启动了众多商业卫星星座计划,带来星箭制造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航天企业需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市场需求。

  “商业航天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各国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将成为趋势。未来几年,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发展,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和交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王洋表示,目前围绕着全球化发展,时空道宇已经和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展开合作,开启星座的全球化服务,通过积极建设未来出行星座,为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卫星应用数据服务,开展多式联运、海上能源、应急救灾等领域的实时协作,促进航天领域的科学探索、应用和国际合作。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公告精选:多家公司澄清未涉及Sora业务;恒林股份拟购买恒升智算100%股权并开展服务器采购

/n